<
    这便是?太平盛世的光景了。

    待阿耶在位,时有天?灾发生,麟德三年,每斗米还保持在五文钱左右。这些?年粮价逐步上涨,可?涨至百钱,当真是?头一回。*

    触目惊心!

    面对饥荒,皇帝下令,运山东、江、淮的粮食进入长安城。然而此时关中颗粒无收,百姓大规模逃荒,耕牛死了十之八|九,那点粮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,治标不治本。

    于是?便有大臣建议:

    “请陛下重回东都?。”

    东都?洛阳,一个对李显而言充满了不好回忆的地?方,好不容易从?那地?方回到长安,他是?说甚么都?不会回去的!

    但?明显朝臣的提议更为?合理?,没有充分的理?由,李显也不好拒绝。

    韦皇后与他多?年夫妻,自是?明白?他的想法,便对皇帝道:

    “吾全族皆在杜陵,吾可?以随陛下走,难道全族人也能舍弃家业宗族,随吾一起走吗?咱们一走了之,待乱民挤入长安城,吾那些?宗族之人还能有活路?

    陛下想走便走罢,吾好不容易与家人团聚,是?万万不想走的。”

    李显一听便来?了精神?,再有朝臣向他提议,他便愤怒的表示:

    “岂有逐粮天?子邪!”*

    表面上看,他是?不想做一个追着粮食跑的天?子,背地?里?,韦氏对他的说的那番话,还是?叫朝臣们知道了。

    众人除了骂韦皇后祸国殃民外,也明白?了皇帝的决心,便不再提此事,开始想办法解决眼下困难。

    然而对李显这个皇帝而言,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这话当真是?丁点儿没错。关中饥荒,丝毫不影响皇帝奢靡享乐过上元节。*

    这年的上元节,大明宫内歌舞升平,君臣同乐。

    而秋东以“为?母守孝”为?名,并未出席,带着李百岁去了终南山,与兄长们一道儿过节。

    无人能指责皇帝不对,因为?帝王守孝,以日代月,守三十六日便够了。

    也无人能指责福王不对,因为?全天?下皆知武后对幺儿有多?偏爱,他想认认真真守三年也理?所应当。

    秋东一身?玄色披风,牵着百岁的手,鹿皮靴子踩在才?扫出来?的台阶上,发出咯吱咯吱声。

    终南山上积雪未化,与灯火辉煌的大明宫相比,一片肃杀。

    秋东带着百岁,先去孙道长的院子,给他老人家上了三炷香,这才?转去了大兄院子。

    兄嫂亲手做的饭菜摆在饭桌上,荤素泾渭分明。

    大兄坚持茹素,身?体越发单薄。

    二兄嚼着香喷喷的小鱼干,圆滚滚的肚子越发富态。

    大嫂生完孩子身?体一直不太好,吃的是?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药膳。

    加上挑剔的秋东和只能吃软饭的李百岁,同一张饭桌上的五个人五种吃法,也难为?他们早就习惯了。

    兄弟三以茶代酒碰了一杯,说起山下的热闹,李贤撇嘴道:

    “吾听闻老四今夜要带着韦氏去大明宫外赏灯?”

    他是?真瞧不上李显,连陛下都?懒得称呼,韦皇后在他这儿更是?没名没姓的韦氏。

    秋东意味不明的补充一句:

    “还有数千宫人呐,全部换上寻常百姓服侍,说是?要与民同乐。”

    李贤毫不客气道:

    “蠢货!”

    可?不蠢货嘛,如今在大明宫当差并非甚么好差事,韦氏自来?不是?宽和的性子,对待宫人非打即骂都?是?轻的,一不留神?丢掉性命的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加之她和李显二人贪财又好色,从?上到下能克扣的都?克扣一遍,宫人待遇大不如前。

    没钱没粮还随时会丧命,这差事谁乐意当?

    眼下送上门的好时机,那些?宫人带出来?容易,再想带回去,可?就难喽!

    第206章 风云

    真?不怪秋东瞧不上李显, 实在是他这皇帝做的过于窝囊,过于没有?自知之明。

    当?夜秋东便得到消息, 数千宫人带出去,结果夜里回宫清点人数才发现足足逃跑了一半儿,李显觉得事情过于丢人,并未下旨追究责任,而是匆匆将事情按下。

    “由小见大,三兄已然完全不能把控如今的朝政了。”秋东如是道。

    单是这点,就连嘴毒的李贤也生出种恨铁不成钢的怒气?:

    “外面都传遍了,韦氏和武三思关系暧昧, 两?人狼子野心, 图谋不轨, 就他还?觉得韦氏与他在庐陵相依为命,是天底下顶顶好的女人呐, 当?真?是愚蠢!”

    说起此事,秋东也觉得三兄头上绿的发光。

    自打韦氏的女儿安乐公?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后,两?人可谓狼狈为奸, 关系日益亲密。

    坊间已然?编排出无?数二人的风流韵事, 昨儿秋东还?听了一嘴, 说是韦氏与武三思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博, 三兄下朝后撞见, 兴高采烈的帮两?人数钱, 后安乐公?主也加入其中, 一家人玩儿的更是开怀!

    这种编排都算含蓄的了, 还?有?那更露骨的, 秋东听了都嫌耳朵脏。

    坊间还?有?传言说安乐公?主想做第二个阿娘,便撺掇皇帝废掉她庶出的兄长李重俊, 立她做皇太女。

    皇帝虽然?疼爱女儿,也知道这种事不能答应。

    于是安乐公?主直接写好了诏书,遮掩住诏书内容让皇帝盖章。这种事因着以往常发生,因而皇帝想都没想便盖好了章。

    传言虽有?很多离谱之处,但也能从中窥探出坊间对皇帝奢靡无?度的态度。